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為什麼大多數比特幣金庫公司註定失敗(以及為什麼MicroStrategy不是)
資產儲備概念爆紅。一年時間,這類公司的資產總規模從400億美元飆升到1420億美元——幾乎追上整個DeFi。聽起來很猛對吧?但這裡有個扎心的現實:超過1/4的資產儲備公司,市值已經低於它們持有的資產價值。
增長是假象,集中度很可怕
這1420億的增長看似驚人,但細看之下,90%來自BTC和ETH的價格上漲,並非真金白銀的業務收入。更扎心的是,MicroStrategy一家就佔了全部比特幣儲備的63%。剩下大部分資產握在6家頭部公司手裡。
對於那些不在頂級梯隊的小公司?流動性差、溢價脆弱,估值完全被市場情緒綁架。
溢價從4.8倍崩到1.3倍
熊市時這些公司怎麼活下來的?靠溢價——投資者願意花高於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它們的股票。為什麼?因為這提供了一個合規的、受監管的方式去配置比特幣和以太坊。
完美的反饋循環跑起來了:股價上漲→以溢價融資→用融資買更多資產→資產增加→股價繼續漲。一輪輪循環,槓桿效應明顯。
然後2024年中期,這個循環斷了。
比特幣儲備公司的溢價從1.9倍跌到1.3倍。以太坊和SOL的儲備公司更慘——溢價從4.8倍直接跳水到1.3倍,只用了兩個月。
MicroStrategy靠的不是什么魔法
MicroStrategy為什麼活得好好的?因為它不僅在做資產儲備,還在做金融工程。
關鍵差別在這裡:
大多數競爭對手的玩法 → 持續發行新股票→買更多比特幣→完全依賴股價溢價
MicroStrategy的玩法 → 發行40億美元可轉債和優先級債券→利率只有0.8%→用債務槓桿買比特幣
用債務做槓桿,它把每1%的比特幣波動放大成股價的更大波動。換句話說,它的股票變成了高貝塔的比特幣代理品——比特幣漲1%,股價漲得更猛。
這吸引了新玩家:基金、ETF、甚至圍繞它的債券市場。交易員可以用它的波動性套利——他們的債券雖然要鎖到期,但能通過交易股票先開倉獲利。由於股票比比特幣更流動、更波動,不用等債券到期就能實現收益。
為什麼其他公司複製失敗了
問題就在這:新公司看到MicroStrategy的模式,只複製了資產負債表,沒複製資本結構。
MicroStrategy有:可轉債、優先債、強流動性。這些讓它能把價格波動轉換成融資能力。
其他公司沒有這些,只能靠staking、借貸或交易代幣國債來找收益。聽起來不錯,等價格上升時尤其香——收益高、流動性看起來也夠強。
但這隱藏了一個致命風險:反射性風險。
流動性幻覺會擊穿你
大多數資產儲備公司把資產鎖在staking或借貸裡,同時允許投資者自由進出。當市場轉向,贖回需求飆升,收益率開始下降,它們被迫以虧損價格清倉那些被鎖定的資產。
正在發生。信心下滑,那些曾經以3-4倍資產價值交易的股票,現在跌到了等值。連那些"靠收益"驅動的、基於ETH或SOL的儲備公司也沒逃脫——它們的償付能力還是和代幣價格緊緊綁在一起。
簡單說:大部分資產儲備公司在牛市時看起來天才,實際上只是騎著浪。等浪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