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哎呀,今天不知道寫啥,聊點日常吧。
我媽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被分配到精神病院,每天就是給病人打針、喂藥。後來調去市醫院手術室,經常半夜看到飆車把肝撞碎的,打架鬥毆把臉砍爛的。
所以她很早就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人好好活着,比啥都重要。
她從來不逼我學習,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學習不好沒關係,身體得養好。
我爹就更松弛了。松弛到有點抽象了。從我小學開始就帶着我打網遊,打魔獸世界。按我媽的說法:你還在喝奶的時候你爹就帶着你去電子遊戲廳,人家都是背書包的學生在玩,你爹背着你在玩。
高考第一天中午考完,我剛進家門,他還問我:“來不來幾把競技場放松一下?”🙃
所以我人生從小到大幾乎沒喫過學習的苦。
初中班級前5,高中班級前15,全靠臨時抱佛腳硬突擊,運氣還怪好,一直讓我不上不下的在中等偏上混着。
混着混着,我混出了一種奇怪的價值觀:
做事只求過得去,從不想着做得好。
能糊弄過去就糊弄過去,能不努力就絕不多動一塊肌肉。
然後突然有一天我發現
我活得好像一只會走路的鹹魚。
會動,但不多;會思考,但不深;有夢想,但不落實。
就在這種極度松弛、無壓力的氛圍裏,我形成了一個致命習慣:
做事只求能過得去,從不追求極致。
混着混着,混到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這種茫然,是這幾年我才開始正視的。
爲了把自己從那種“溫水煮青蛙”的狀態裏扯出來,我選擇了 All in Web3。
因爲這裏不卷就活不下去。
每個人都在爲了賺錢“不折手段”,這裏充滿了博弈、競爭、節奏、機會,也充滿了風險。
但恰恰是這種“刺激 + 壓力”讓我感覺大腦像被電擊了一樣重新開機。
我久違地覺得自己每天都活着。
但我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英語。
這個短板是真·刻在 DNA 裏的那種。
我們小城市的英語教育……怎麼說呢。
小學的英語老師是美術老師轉崗開的副本,他能把 “evening” 讀成 “妞寧”。
全班人都像在念咒。🙃
初中才正式學英語,但也只是爲了考試,我只會刷題,口語完全不存在。
大家都是爲了分數活着,不是爲了語言活着。
我們市更是全省常年倒數第一,教育資源貧乏到“能來上課就是緣分”。
我一直以爲我這輩子都用不到英語。
大學四級更是蒙出來的奇跡,我壓根沒備考,反正就是過了。
現在重新學英語,我真的感覺大腦在過載。
像是在給一臺廢舊電腦安裝大型 3D 遊戲:
噼裏啪啦卡頓、死機、黑屏,還時不時彈個錯誤報告出來羞辱我。
那沒辦法,硬着頭皮學唄。
因爲這些東西的意義從來不是“變強”,
而是讓我知道我還沒有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