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最近市場有個挺魔幻的現象——比特幣、美股科技板塊還有AI那些燒錢的基建項目,現在基本綁在一條船上了。不是那種簡單的"漲一起漲跌一起跌",而是真金白銀在資金層面已經連成一體。



有位華爾街老手Peter Tchir說得特別形象,叫"鐵索連江"。什麼意思?你看那些退休基金,買QQQ這種科技ETF的時候,其實一票打包買了MSTR(那個瘋狂囤幣的上市公司)和七巨頭。結果就是,本來八竿子打不着的加密貨幣和納斯達克成分股,現在共用一個資金池。

去年10月11日那次比特幣閃崩就很說明問題。當時幣圈其實沒啥大事,但流動性壓力通過ETF和那些持幣公司直接砸到美股盤面。高盛的交易員現在把比特幣當風險偏好的溫度計用——不是什麼"數字黃金",而是全球高風險資金流動的實時讀數器。

這事兒背後的邏輯其實挺清楚:比特幣現在穩住了,市場就覺得"痛苦交易結束了"。爲啥?第一,它代表全球最激進的那撥流動性;第二,定價權已經不在散戶手裏,傳統金融的資金流和宏觀情緒直接決定走勢。你看鏈上數據也能看出來,籌碼在機構化過程中不斷換手,波動特徵都變了。

更誇張的是持幣美股的表現。MSTR這種公司,股價漲幅經常同時跑贏比特幣本身和科技巨頭。美股出流動性危機的時候,加密市場跟着崩;反過來幣價暴跌,科技股也得抖三抖。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相關性,而是結構性綁定。

往後看,分析加密市場不能只盯K線了。你得看联准会的流動性投放、納斯達克的波動率、那些科技公司的資本開支週期。比特幣的劇烈波動現在是全球風險資產流動性的同步指標——它動,意味着整個高風險資產鏈條可能出問題。

對從業者來說,這意味着要關注的東西變多了:跨市場的資金流向、ETF的申購贖回數據、那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裏的持幣策略。不然光看幣圈內部信息,根本判斷不準風險在哪。現在任何一邊出現劇烈調整,都可能觸發跨市場的連鎖反應。
BTC1.4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