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剛剛遭遇了令人震驚的損失。那筆$150M 私人貸款?消失了。完全注銷爲零。
這可不是我們所說的小型對沖基金。我們正在關注遊戲中最復雜的機構參與者之一,在他們原本認爲是“安全”的信用頭寸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讓你不禁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借款人能夠在他們的監督下完全違約。
有趣的部分是什麼?私人信貸最近一直是熱門資金目的地。所有人都在追逐私人貸款市場的收益,而傳統債券看起來不具吸引力。機構們正在向這些交易傾斜資本,押注於他們的盡職調查和契約結構能夠保護他們。
顯然,這裏發生了災難性的錯誤。是欺詐嗎?商業模式崩潰?過度槓杆收購導致的崩潰?細節很重要,因爲這可能是一個煤礦中的金絲雀情況。當大玩家開始將頭寸標記爲零時,值得關注私人市場表面下發生了什麼。
信用市場一直在定價軟著陸的情景。但像這樣的個別崩潰提醒我們,並不是每個借款人在收緊週期中都能安然度過。違約率在整體上可能看起來仍然可控,但當事情向南發展時,總會有人留下爛攤子。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