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你不理解比特币,因为你以为“钱”是真的
本文深入探讨了“货币本质上的幻觉”这一主题,揭示了美元与比特币在信任机制、发行逻辑和价值支撑上的根本相似之处。我们将从法币(Fiat Currency)的虚构性、通胀机制、比特币的有限供应、区块链的去信任架构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历史通胀数据、加密金融危机案例和区块链技术的哲学内核,帮助读者理解:比特币不是“幻觉”,而是让幻觉变得透明的系统。
货币的幻觉:美元与比特币的共同本质
许多人批评比特币是“幻觉”“泡沫”或“一场集体的数字幻象”,认为它只存在于网络空间中,没有任何实物支撑。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美元同样是一种幻觉,只不过这种幻觉被更多人、更强烈地相信。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局的数据,美国流通中的货币中,约 90% 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纸币或硬币形式中。早在 2012 年,经济学家 James Surowiecki 指出,美国约 10 万亿美元的货币总量中,只有 1 万亿美元以现金或硬币形式存在。而截至 2025 年,这一比例依然相近——M2 货币供应量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虚拟数字”,由银行系统在按下回车键的一瞬间凭空创造。
这就是所谓的“法币”(Fiat Currency)。Fiat 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让它存在”(Fiat lux——“要有光”)。美元的存在,不是源于黄金或白银的支撑,而是源自政府的宣告与人民的信任。正如 1959 年至今,美国 M2 货币供应量增长了近 50 倍,导致 1 美元的购买力缩水至当年的约 12 美分。这种“无锚货币”的幻觉,仍在延续。
比特币的反叛:让幻觉变得透明
比特币的诞生,正是对这种“可无限印钞的幻觉体系”的反叛。中本聪在 2009 年创世区块中留下了那句铭文:“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财政大臣即将启动第二轮银行救助)”,昭示着比特币的政治宣言——创建一个不受中央银行操控的货币体系。
与美元不同,比特币有一个固定的上限:2100 万枚。这一算法机制保证了它不会像法币那样被无限稀释。比特币区块链的核心是“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它不是依赖中央银行或政府背书,而是依靠全网节点共同维护的共识机制。
每一笔交易都被永久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区块中,形成一种“去信任化的信任”。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中央机构,我们也能通过算法达成共识,这正是比特币最具革命性的设计。
信任体系的崩塌:法币为何总被滥用
历史上,国家货币的“制造冲动”几乎无法克制。从罗马帝国的货币贬值,到 20 世纪拉丁美洲的恶性通胀,再到 2008 年金融危机和后续的量化宽松政策(QE),人类一次次证明——只要货币权力集中于中央,通胀就无法避免。
美元的“背书”是“美国政府的信用”,但这只是另一个循环定义。当你拿着 1 美元去美国财政部兑换,他们会还给你——1 美元。这便是现代金融体系的讽刺:货币的价值建立在自我指涉的信任泡沫上。
加密市场的应激反应:危机中的信任转移
在过去十年中,每当传统金融体系出现信任危机,比特币的价格往往会随之上升。
例如,2013 年塞浦路斯政府为了解决银行危机,强制征收储户存款 7% 税率时,比特币价格瞬间暴涨,原因很简单——人们开始怀疑银行的“安全”。同样,在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货币崩溃时期,加密货币成为民众最后的避险工具。
这说明,比特币的价值不仅仅是价格波动,而是一种制度性信任的转移:当法币失信,人们就会寻找新的“信任锚点”,而区块链恰好提供了这种无需信任人的信任机制。
贪婪与骗局:所有货币都被污染
批评者常说,比特币被黑客攻击、被用于暗网交易或投机炒作。但这种批评忽略了本质:所有货币都曾被用于犯罪。 正如上世纪的“伦敦鲸”事件、Madoff 庞氏骗局、巴拿马文件丑闻、2008 年次贷危机,甚至每一张 100 美元纸币上都被检测出可卡因微粒一样——“干净的钱”从未存在过。
比特币只是让这一切变得透明:每笔转账都可追踪,无法篡改。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系统的黑箱操作才是真正的不透明风险。
区块链的未来:从货币到信任机器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货币技术,更是一种全球信任协议。 无论是在金融清算、供应链追踪、智能合约执行,还是艺术品溯源、AI 数据确权等领域,区块链都在重塑“事实记录”的逻辑。 当人类第一次可以在没有政府或银行的情况下验证“某件事确实发生”,那一刻起,金钱的定义也被重写。
这正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它不让幻觉消失,而是让幻觉可被验证。
哲学结论:钱从未真实存在
归根结底,无论是美元、比特币还是黄金,它们都只是“集体信念的符号”。 货币的价值并非源于其物理属性,而是源于人类社会的共识网络——一个不断波动的信任系统。 正如文中所言:“Money is a shifting network of agreements made on behalf of the hive(货币只是群体共识的网络)。”
比特币让这种共识第一次拥有了技术形态。它既是幻觉的延续,也是对幻觉的控制。
结语
无论你信仰美元还是比特币,真正需要理解的是:“钱”从来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而是人类信任的映射。 比特币并非摧毁这种幻觉,而是让我们第一次看清它。 当信任从中央机构转向算法与共识时,货币的未来或许已经不属于国家,而属于网络。
(本文编译自 Maria Bustillos 所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