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为什么大多数比特币金库公司注定失败(以及为什么MicroStrategy不是)
资产储备概念火了。一年时间,这类公司的资产总规模从400亿美元飙到1420亿美元——几乎追上了整个DeFi。听起来很猛对吧?但这里面有个扎心的现实:超过1/4的资产储备公司,市值已经低于它们持有的资产价值。
增长是假象,集中度很可怕
这1420亿的增长看起来惊人,但仔细一看,90%来自BTC和ETH的价格上涨,不是真金白银的业务收入。更扎心的是,MicroStrategy一家就占了全部比特币储备的63%。剩下大部分资产握在6家头部公司手里。
对于那些不在顶级梯队的小公司?流动性差、溢价脆弱,估值完全被市场情绪绑架。
溢价从4.8倍崩到1.3倍
熊市的时候这些公司怎么活的?靠溢价——投资者愿意花高于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它们的股票。为啥?因为这提供了一个合规的、受监管的方式去配置比特币和以太坊。
完美的反馈循环跑起来了:股价上涨→以溢价融资→用融资买更多资产→资产增加→股价继续涨。一轮轮循环,杠杆效应明显。
然后2024年中期,这个循环断了。
比特币储备公司的溢价从1.9倍跌到1.3倍。以太坊和SOL的储备公司更惨——溢价从4.8倍直接跳水到1.3倍,只用了两个月。
MicroStrategy靠的不是什么魔法
MicroStrategy为什么活得好好的?因为它不仅在做资产储备,还在做金融工程。
关键差别在这里:
大多数竞争对手的玩法 → 持续发行新股票→买更多比特币→完全依赖股价溢价
MicroStrategy的玩法 → 发行40亿美元可转债和优先级债券→利率只有0.8%→用债务杠杆买比特币
用债务做杠杆,它把每1%的比特币波动放大成股价的更大波动。换句话说,它的股票变成了高贝塔的比特币代理品——比特币涨1%,股价涨得更猛。
这吸引了新玩家:基金、ETF、甚至围绕它的债券市场。交易员可以用它的波动性套利——他们的债券虽然要锁到期,但能通过交易股票先开仓获利。由于股票比比特币更流动、更波动,不用等债券到期就能实现收益。
为什么其他公司复制失败了
问题就在这了:新公司看到MicroStrategy的模式,只复制了资产负债表,没复制资本结构。
MicroStrategy有:可转债、优先债、强流动性。这些让它能把价格波动转换成融资能力。
其他公司没有这些,只能靠staking、借贷或交易代币国债来找收益。听起来不错,等价格上升时尤其香——收益高、流动性看起来也够强。
但这隐藏了一个致命风险:反射性风险。
流动性幻觉会击穿你
大多数资产储备公司把资产锁在staking或借贷里,同时允许投资者自由出入。当市场转向,赎回需求飙升,收益率开始下降,它们被迫以亏损价格清仓那些被锁定的资产。
正在发生。信心下滑,那些曾经以3-4倍资产价值交易的股票,现在跌到了等值。连那些"靠收益"驱动的、基于ETH或SOL的储备公司也没逃脱——它们的偿付能力还是和代币价格紧紧绑在一起。
简单说:大部分资产储备公司在牛市时看起来天才,实际上只是骑着浪。等浪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