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Google 豪砸 900 億鎂拼 AI 基建發展,股價一年狂飆 114%

Google 執行長皮查伊 (Sundar Pichai) 於最新受訪表示,公司針對 AI 基建的資本支出已從 4 年前不到 300 億美元,如今已飆升到超過 900 億美元,為的就是成為全球 AI 基建的主要推動力量。展望未來,Google 要讓 AI 從工具進化成代理,同時推進量子運算、自駕技術與新能源佈局,打造長期 AI 生態。目前 Google 股價年漲幅已達 114%。

就是要砸錢助力 AI 發展,已投入逾 900 億美元

皮查伊表示,Google 正在大規模投入 AI 基礎建設。4 年前 Google 一整年的資本支出不到 300 億美元,如今已經拉高到超過 900 億美元,目標就是打造支撐 AI 所需的超大型運算能力與硬體環境。

他強調,整個產業的投入總額已經突破 1 兆美元,而 Google 是其中關鍵推動力量之一。

公司戰略就是 AI 為主,相關服務供不應求

他提到,Google 多年前就啟動「AI First」策略,將 AI 定位為整家公司運作的中心,而不是單一產品功能。從基礎硬體、AI 研究,到搜尋、YouTube、Android 等平台,全都導入 AI 技術。

皮查伊強調,目前使用者與企業都在實際採用這些 AI 服務,需求真實且相當強烈,甚至 Google 的供應能力還趕不上市場需求。

持續擴建資料中心,能源佈局同步展開

面對 AI 所帶來的大量耗電需求,皮查伊表示,Google 正在全球擴建資料中心,同步布局新型能源,包括核融合、小型核反應器、地熱、太陽能與電池。

他特別提到英國沃爾瑟姆克羅斯的新資料中心,目標是在 2026 年能達到 95% 的碳排比。同時,Google 也承諾遵守各國版權法規,不會隨便拿別人的內容訓練 AI,內容擁有者可以拒絕。而未來若因相關內容產生收益,Google 也會朝向類似 YouTube 分潤的回饋模式來處理。

AI 不只回答問題,更要走向代理時代

在未來願景上,皮查伊認為 AI 正邁向新階段。未來 12 個月內,AI 不再只是用來聊天或回答問題,而是能替人們執行更複雜的任務,例如採購、提供決策協助,甚至整理醫療方面的利弊分析。而這就是 AI 工具進化成 AI 代理的全新方向。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醫師、老師等專業職業仍會存在,但真正具備競爭力的人,會是懂得運用 AI 的人。他也指出,像 AlphaFold 這種科學突破還會持續出現,讓研究進程大幅加快。

圖為 AlphaFold 蛋白質結構預測動態示意圖

(註:AlphaFold 是由 Alphabet 旗下 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一款 AI 系統,專門用來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它運用深度學習和注意力機制,從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中準確預測蛋白質如何在空間中折疊形成穩定結構。這項技術解決了生物學界長期以來的難題,能大幅節省蛋白質結構研究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量子運算、自駕與能源領域,Google 已準備全力邁進

皮查伊指出,Google 的量子運算發展已站在全球前端,現在的進展狀態就像 AI 在 5 年前的起步階段,預期未來 5 年內將進入高速成長期,並有助於人類更深入理解自然運作與進行複雜系統模擬,為社會帶來實質效益。

他也提到,Google 的自駕技術已展現明顯的安全成果,未來將持續擴大部署規模,以降低交通事故與人為傷亡。同時,他認為 AI 帶來的龐大用電需求,反而會促使核能、地熱、太陽能與電池等能源技術加速發展,逐步建立更充足的再生能源基礎。

最後,皮查伊強調 Google 的核心態度是「暨大膽又負責」。在全力推進 AI 的同時,Google 也會投入更多安全與防護措施,並以長期策略來支撐這場 AI 時代的重大轉型。

同樣受益於 AI 浪潮的 Google,股價飆漲逾 114%

(Google 成巴菲特 Q3 新建倉!13F 報告曝波克夏持續減持蘋果,現金水位再創新高)

這篇文章 Google 豪砸 900 億鎂拼 AI 基建發展,股價一年狂飆 114%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